…”
说着话,杨明远急忙掏出怀中婚书。
那是他母亲对宋福生两口子一字字写下的:
允诺儿即使无子也不纳妾。
允诺杨家人少,规矩少,不会用外面的规矩拘束茯苓。
允诺自己不会插手儿房中事务。
甚至在婚书里,杨母在油灯下,含泪写道:
她是盼着儿有宋福生这样的丈人。
因为自家是这种情况,娘几个受族人欺负,跌跌撞撞的过日子有了今天。
真心希望,儿明远至此后,能有了一个人口多多的丈人家,有事有商量的人,而不是像她一样会听不懂,只会添乱。
希望儿往后能多些疼他的人,而不是年纪轻轻一个人扛起一切,他也有能帮忙的长辈了。
字字带着托付一般的语气。
这份允诺婚书,杨明远第一次收到时,在房中哭成小男孩。
他最初只以为母亲学写字,学写婚书,是和别人家平平常常的婚书一样,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份婚书。
还是杨母劝说,要给的,要这样写的,就给这份婚书。
因为咱家有的,人家都有,咱家没有的,人家还有。
咱拿什么求娶?只有好好待人家。
并且,也是她的真心话。
作为一名母亲,她只求这世间能再多些亲人善待她儿。
宋福生突然转回身,几步过来,从钱佩英手中抢过婚书,长没长心,还看人家怎么写的。
递给杨明远:“回去。”
“叔?”杨明远眼中满是慌乱。
“我说让你回去,听不懂话?!”
杨明远眼圈微红,用双手接过宋福生递还的许诺书。
当他僵直着脊背慢慢从地上站起,转身强忍着泪意时,钱佩英道:“站住。”
他心口一跳,回眸看向钱佩英,眼里聚满希望。
钱佩英在心里叹了口气,甩动下手中的帕子:“擦干净再走。”
免得被传的满城风雨,京城来的钦差从知府家出来,头脸带着茶叶沫子,像是被揍了似的。
钱佩英说完,就不再看杨明远。
但能感觉到那小伙子慢慢挪腾着到了近前,将婚书重新叠好,放进怀里,然后用帕子开始擦脸,擦头发衣裳,擦完低着头对她和老宋说:
“叔,婶儿,那明远先回客栈,改日我再来,行吗?”
钱佩英没吱声。
重新背过手的宋福生说,“无需。”
所以说,家里人没人发现杨明远是被赶走的。
只多少有点儿纳闷,宋福生怎么没出来送客?
马老太还用眼神询问钱佩英:“谈啥至关重要的事儿啦?”
钱佩英点头,“恩,他在忙,写东西呢。”
而出了知府家的杨明远,再也无法像在马老太他们面前一般装作若无其事了。
他靠在一户民居的墙上,心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
他搞砸了。
他该怎么办。
谁能帮帮他。
这户民居的大爷,出来抱柴火,就看到一位穿着极其体面的小伙子,蹲在他家后门抱头,给那头发都揪乱了:“你咋啦?用不用叫郎中?”
n.
第八百二十二章 一群狼崽子(二更)
宋福生看眼更漏,“今日先到这,明日再议。”
所有官员立即站起身,执礼恭送知府。
秦主簿急忙跟在宋福生身后,对另两位文书使个眼色。
让一个收拾文件。
另一个别忘了帮知府大人换衣。
而他自己是快步出议事堂,招手唤来车夫,让车夫将车赶到仪门处。
没一会儿,宋福生就身着一身常服,步履匆匆走了过来,坐进马车。
这两日,秦主簿已经重新摸好了大人的时间表,发现大人只要到了这个时辰,甭管手头事儿多忙,都要先推掉,去颜府亲自接女儿。
“爹,你咋又来啦?你不忙吗?”
宋福生笑呵呵道:“你这是什么态度,我来不好吗?”
说完接过女儿书包,让闺女先上车。
这两天,茯苓都没机会坐自己的马车,竟坐老爸的车了。
走,老爸送,回,老爸接,路上要点心房看一眼,老爸陪着一起去看nainai。
父女俩回到家里,门才打开,就闻到院子里水煮鱼的香味。
宋福生和宋阿爷他们边说话边洗手,拍了下女儿后背:“去换身舒坦的衣裳,咱就开饭。”
钱佩英站在厅堂门前,默默观察。
这两日,老宋私下里,连她都不给好脸,也不和她唠嗑,就装忙。到他闺女那里,笑的跟朵花似的。
这天晚上,钱佩英洗完澡后,披着头发去了书房。
“还写呢。”
“恩,你有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