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今日当着这么多乡亲的面,她竟然被说三道四了。而且这其中还有他们姜氏族人,平日里见到她别提多恭敬的小辈……
    不得不说,这些年下来,姜家大nainai着实是被捧的太过了。乃至于稍微一丁点的质疑,她就接受不了。只听这些乡亲和族人的话语,大多只是单纯的询问罢了,并不带恶意,哪里有她想的那般严重?
    不过很明显,大nainai根本听不得别人说她一句不好。不管大家带不带恶意,她猛地转过身,进了屋子狠狠拍上了门,再也不出来了。
    如此一来,被留在院子里的诸多乡亲就很是尴尬,只剩下面面相觑了。
    好半天后,有人弱弱的开口道:“那什么,我们刚刚也没说什么吧!咋就生气了呢?”
    “我也觉得我们啥也没说。这好端端的突然不收咱们的鞋子了,还不准咱们多问两句?”有人开口,就肯定有人应声,而且还都是一样的想法。
    “不但不准问,还直接生气耍脸子?这比菱儿她娘还厉害,脾气可真够大的……”不比不知道,这一比,姜家大nainai的名声反倒被姜老太太踩着了。
    这也就是姜老太太此刻不在这里。如果她在这里,肯定要不客气的送大nainai一句“活该”。让大nainai成日里假惺惺的装善良、装好人,这下终于翻车了吧!
    已经离开姜家村的姜老太太此刻肯定听不到这些乡亲的讨论和吐槽。不过,躲进屋里的大nainai却是可以听得到啊!
    正因为听得到,大nainai气的面红脖子粗,差点没忍住冲出来跟这些乡亲当面对峙。她哪里不如姜老太太了?她的脾气哪里大了?
    可大nainai心里很清楚,她不能出来。只要她出来了,就得给银钱。比起其他的,大nainai更心疼她口袋里所剩不几的银钱。
    涉及到银钱,不单单是大nainai介意,乡亲们也都不肯轻易罢休。大nainai不出来,他们扭头就去找大爷爷。相比大nainai,大爷爷在村里更有威信,也更得他们的信任。
    大爷爷没想到这事会推到他的面前来。皱了皱眉头,大爷爷到底还是实话实说,告知了大家真相:“三海他娘临走的时候,家里没有跟她定好下次来咱们村收鞋子的日子。这么久过去,大家也都看得见,镇上始终没人来收鞋子,咱们家之前收的鞋子也都堆在了家里,一直没能卖出去。”
    其实刚刚走进堂屋的时候,就已经有眼尖的乡亲看到了堆在角落里的鞋子。正是因为看到了,他们才更加的心慌。
    这是什么意思?早先不是说好,姜三海一家不在也没关系,大nainai能帮忙代劳?怎么又变成没人来收鞋子了?大nainai到底是怎么跟姜老太太说的?
    “大爷爷,没有定好是这一两个月不来咱们村收鞋子,还是以后都不来了?”在大爷爷面前,没人敢张嘴指责,只是小小声的求证道。
    “这事儿我也不知道上哪去问。”大爷爷摇摇头,着实有些犯难,“我是打算给帝都送一封家书,可这么远的距离,咱们只怕要等到明年才能等到回信儿。”
    伴随着大爷爷此话一出,一众乡亲到底还是按耐不住,纷纷炸了:
    “明年?那咱们这么多人可怎么办?”
    “不能等到明年,咱们这么多人还等着过活呢!咱们手里这么多的鞋子也不能白白浪费了啊!”
    “大nainai不是说没问题的吗?她怎么都没跟三海他娘说好的?明明三海他娘之前在村里的时候,就没有这种事。”
    “我家儿子还等着娶媳妇呢!我们家都定下亲事,也许了女方要给足彩礼钱的,现下可怎么办是好?”
    “亏我还想着大nainai肯定比菱儿她娘能干,哪想到大nainai竟然坑害了咱们所有人。”
    “这么多的鞋子,咱们必须得都卖出去啊!怎么三海他们家就能办到的事情,大nainai这里却给搞砸了呢?早知道咱们还不如拼死将三海他娘留在村里呢!”
    ……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姜家大nainai的名声在乡亲和族人之间出现/崩/塌。更甚至,还影响到了姜家大爷爷在众人心目中的威信。
    躲在屋里的大nainai始终没再露面,姜家大爷爷也是憋住了没回怼眼前一众乡亲。
    在大爷爷看来,与其花费功夫跟这些乡亲耍嘴皮子,还不如尽早将鞋子的事情处理好。只有及时找到镇上来收鞋子的人,他们目前的难关才能度过。
    “爹!娘!大哥、大嫂……”逐一喊过所有家人,姜菱笑着说道,“你们可算都来了!”
    “嗯,都来了。”一把抓住姜菱的手,姜老太太忙不迭的开始上下打量姜菱,“瘦了。咱闺女在帝都吃苦了……”
    “娘,我没瘦,真的没瘦。”提到自己的体重,姜菱忍不住就一阵心痛。她都被齐澜给养胖了好不好?偏偏齐澜还乐此不疲的继续给她买各种好吃的,她又忍不住想吃……
    “怎么没瘦?娘瞧着就瘦了,瘦了好多。”姜老太太可听不进去姜菱的解释,一个劲的嚷嚷着姜菱瘦了,委实心疼不已。
姜老爷子虽然没有像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