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内便只剩下祝星和祝刘氏以及一干下人。
祝刘氏抬手,在屋中伺候的下人们识趣地退下。
祝星侧目:“青椒,我很喜欢婶母这里的蟹粉小笼,你去婶母的小厨房那儿学一学这汤包是如何做的。”
青椒知道这是个让她退下的借口,乖乖地应了出门,顺便将门带上。
房内烧了足足的炭,很是暖和。为了遮味儿,鎏金的雕花香笼中焚着让人心静的檀香。
祝刘氏踌躇着,不知该怎么先开口。
祝星但笑不语,端着茶盏时不时抿口茶润嗓。祝刘氏不开口,她就不开口。
“星姐儿,我想问你些事,若你觉得唐突,可以不回答我。”祝刘氏语气低微,带着些讨好道。
祝星笑道:“婶母请问。”
“你那止血之术,是从何处学来?”祝刘氏问后便觉得自己唐突,恨不能将舌头咬掉。
祝星抬眼看向祝刘氏,眸光深幽,暗藏了三分笑意。
祝刘氏竟然被她这一眼看得心惊rou跳。
明明是那样柔弱温顺的少女乖巧地坐在椅子上,偏偏有那样一记让人惊心动魄的眼神。
若不是她的心还在剧烈扑通扑通地跳着,她甚至以为少女那一眼是自己的错觉。
接着祝星轻柔的声音便响起:“其实我也不知,只是当时落水被那怪人点化后,便觉得脑海中多了些东西。许是那怪人教我的吧。”
祝星语笑嫣然,清纯无害。
祝刘氏心中一个咯噔,全然信了祝星的话。
一个傻子能好起来,好了后甚至比正常人还要聪慧,除了神仙还有谁能办得到这事?
祝星在祝刘氏的心目中一下子拔高到顶点。
这可是神仙的徒弟!
神仙的徒弟比周郎中厉害奇怪吗?
当然不奇怪,简直太正常了。
比起方才的感激,祝刘氏再看祝星的目光中多了许多崇敬。
祝星望着祝刘氏,眨了眨眼:“还请婶母不要声张此事。”
祝刘氏满心震撼,忙满口应承:“婶母自然不会乱说……只是你在医馆露了那一手实在太引人注目。昨夜你先离去,许多人都没走,向我打听你呢。”
祝星笑:“侄女不懂这些,让婶母费心了。”
祝刘氏听她不愿理会这些杂事,知道该如何去打发那些人了。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祝刘氏一本正经地拉关系。
祝星抿唇一笑:“也是。”
听着祝星同意她口中的“一家人”之语,祝刘氏脸上乐开了花。
还好当日她夫君雨夜上山救了祝星,此时此刻祝刘氏无比庆幸。
毕竟祝星可是神仙的徒弟啊!
祝星悠然地坐在那儿瞧着祝刘氏脸色变化,将祝刘氏的想法猜了个十成十。她颇感慨,民风淳朴就是好,说什么都信。
当年她哄六国人入谷时若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
从祝刘氏那儿出来,祝星就看到了探头探脑的祝清萦。
向着祝清萦过去,祝星这才发现门后还有祝清嘉和祝清欢。
“星姐姐,多谢你。”祝清萦话音一落,三个女孩一同向祝星施礼。
“这是做什么。”祝星扶三人起身,微微蹙眉。
“母亲都告诉我们了,若不是你,父亲恐怕就不好了。”祝清欢难得郑重。
祝清嘉跟着点头。
“一家人,不必客气。”祝星学着祝刘氏的话说。
纵然她对骨rou亲情十分淡泊,但别人对自己好,她都会回应。
譬如祝县令风雨无阻上山救她,她便也还他一条性命。
“星姐姐,我们同母亲说了,她同意今日去瞧瞧父亲,你要同我们一起去吗?”祝清欢发出邀请。
祝清嘉和祝清萦满脸期待地望着她。
祝星点头:“叔父受伤,于情于理我也该去看看的。”
于是四人带上幂篱,坐上带有祝府标记的马车向医馆去。
有祝县令的前车之鉴,驾车的两个车夫都是有武艺在身,方便保护几位小姐。
祝清萦年纪尚小,鲜少出门。平日纵然外出,身边也有祝刘氏看管,这还是她头一次只有姐妹一道出去。
一上了马车,祝清萦就趴在马车车窗前,稍稍打起帘子向外看。
若不是祝清嘉坐在她身边拦着她些,她都能将脑袋伸到窗外去。
祝星坐在祝清萦的对面,微笑着看她对外界一脸好奇的模样。祝星看着祝清萦如此,倒有些想起自己五百年前刚出巫族山谷时,对外界也是如此好奇。
可惜外面并不好,辜负了她的期望。
马车骤然一停。
祝星只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朝后滑去。
拉车的马儿长嘶,马蹄落下,马车车厢跟着落了下来。
一甩一停的作用下,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