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的大夫治不好,不代表县里的治不好,县里的治不好,不代表府城省城的治不好。
而要想请到医术高明的大夫,就得花大价钱。
要花钱,就得想法子赚钱。
公婆即便有些家底,那些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相公每天的吃食和汤药,全都是钱堆出来的。
现在又添了林水瑶一张嘴,她哪好意思再闲着。
程五郎没想到刚过门两天,小媳妇儿就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愣了一下。
等回过神,就见林水瑶已经闭上眼睛睡着了,呼吸很轻。
程五郎坐起身,替她掖了掖被角,又伸手将她落在面儿上的头发丝拨开。
余光瞥见她那边的炕头柜上似乎放着什么东西,他伸手取了过来,就见是个鞋样,不管是从款式还是尺码来看,都是给男人做的。
程五郎下意识地将鞋样放到自己脚边比了比,大小正合适。
第028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隔天鸡叫三声,林水瑶就起了。
宣宁县的风俗,回门不在娘家过夜。
吉庆村离着林家村远,要想在天黑之前赶回来,就得早早出发。
但程五郎身子骨弱,林水瑶担心不吃东西扛不住,便想着给他做顿早饭。
哪知打了帘子进灶屋,就见程婆子站在里头,灶上火烧得旺,蒸屉上蒸着白面馒头,陶罐里,红薯粥已经煲好了。
“娘,您怎么这么早就起了?”林水瑶满脸讶异。
程婆子指了指另一个灶上的锅,“那里头有热水,赶紧的洗漱完吃早饭了。”
看样子,婆婆应该是一宿没合眼。
果然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林水瑶收回思绪,用木桶打了热水提回去,小两口很快就洗漱完毕。
东屋那边儿程大郎和程三宝也醒了,一番收拾之后,父子俩照程婆子的意思来了西屋,跟五郎小两口一块儿吃早饭。
程婆子把程大郎一会儿要背的背篓拿进来装东西。
先放油纸包好的腊rou,紧跟着是包裹严实的布料,再之后是个布袋。
“大郎,布袋里有我给你们烙的饼子,一人一个,路上饿了就拿出来垫垫肚子,到了林家再吃口热乎的。”
程大郎道:“您也不嫌噎得慌。”
程婆子轻嗤,“噎得慌你不会多背点儿水?”
程大郎回头瞅了眼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背篓,还有一袋大米和一袋白面没装上去。
知道当娘的是牵挂儿孙,程大郎便没再顶嘴,只笑了笑,“行,我有的是力气,您就使劲儿装吧,能装多少,我都给您稳稳当当送到林家去。”
程婆子哼了哼,弯腰把米面抬上去用绳子绑好,这才走过来,递了个小瓷瓶给林水瑶,“这是五郎的药,路上应急用的,万一……”
说着,她看了眼小儿子,又继续道:“万一真出了状况,你第一时间让他服下去,水我怕你们翻的麻烦,就不搁大郎的背篓里了,让三宝背着。”
隔得近,林水瑶借着油灯光看到婆婆的双眼有些红,不知是熬夜熬的,还是旁的什么原因。
接过小瓷瓶,林水瑶郑重道:“娘就放心吧,一路上,我会照顾好相公的,您忙活了这么久,快坐下来吃点儿?”
“不吃了。”程婆子别过头去,“我不饿。”
话完又叮嘱几人,“早上天儿冷,出门的时候都多穿件衣裳,田里不见雪,那山上可挂着冰棱子呢!”
“知道了,娘。”几人齐齐应声。
程婆子不是个煽情的性子,受不得红眼儿抹泪的送别场面。
都没等林水瑶几人出门,她背上背篓就去了后山。
——
林水瑶他们出发的时候,天已经大亮。
程大郎背上背篓,又指挥着程三宝背上小背篓,小背篓里有两个水囊,水囊里装的热水。
林水瑶哪好意思让个孩子背东西,开口道:“三宝,给我吧,我也能背。”
程三宝平时捣蛋归捣蛋,真碰上事儿了,脑瓜子绝不含糊。
嘿嘿两声,他道:“我知道小婶婶能背,可我不会照顾小叔叔呀!”
言外之意,让林水瑶照顾五郎,他来背水。
程大郎也道:“五弟妹你就别跟三宝争了,你今儿的责任是照顾好五郎,五郎要能全须全尾地回来,咱这一趟才算是稳当了。”
林水瑶闻言,看了眼旁边脸色还有些发白的程五郎,没再多做争执。
第029章 够不要脸
同林水瑶嫁过来的那天一个样,山下干冷不见雪,山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霜,树叶子上挂了不少冰棱子。
爬了这么久,几人都喘,再往前走一段儿就要下山了,程大郎提议找个地儿歇歇脚。
林水瑶有些犹豫。
不是她不肯体谅,而是因为五郎跟来,她身上没抹香膏。
动物鼻子灵敏,哪怕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