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小公主
    秋天的尾巴上,远洋航队再次成行。
    这次是比上一次规模更大的船队。
    沈溪是船队的主事人,副主事人则是梁施芊。
    跟随船队而来大周的外国使臣,有的决定随船队一同返回自己的国家,更多的则是想要留在繁华强盛的大周。
    譬如对叶敛示爱的土lun国坎蒂思公主。
    黑压压的船队渐渐变小,淡出众人的视线。
    围观的朝臣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圣宗一代,金尊玉贵的皇太女出生在春暖花开的三月。
    这位史书记载颇有传奇色彩的皇太女,圣宗皇后查出身孕时,西秦归附;出生时,白虹贯日,风调雨顺。
    大周上下皆言天命所归,当继承大位。
    后世对史书的说辞看法不一,但大多数都认为“天命所归”是圣宗夫妻二人为宝贝女儿搞得舆论。
    毕竟,圣宗是个“女儿奴”是板上钉钉的事。
    凭圣宗夫妻的才智,为皇太女造势并不难。
    当然,未来在历史书上绕不开的一家三口,现在还只是手足无措的新手父母和眼睛都睁不开的小婴儿。
    钟离熙发动时,叶敛正陪着她在凤仪殿散步。
    叶敛的Jing神力能够感知钟离熙腹中的小生命,随着月份越大,生命力越发活跃。
    临近预产期的这几天,叶敛已经提前将政务都交给了宰相府。
    唐清入宰相府为参知政事的时候,朝中反对的声音不小。
    但叶敛“一意孤行”,将他安排成了次辅。
    随着唐清在朝中越发如鱼得水,政绩显著,朝中反对的声音才弱了下来。
    当然,谏官依旧是整日盯着思安侯府,渴望抓住西秦旧部的小辫子就不用说了。
    毕竟谏官御史看不惯的不只一个,就连钟相都被喷过不续弦,给百姓生育带来“负面影响”。
    有了钟离微和唐清两人顶着,叶敛总算能够脱手。
    钟离熙察觉到异于往常的阵痛时,很是冷静。
    叶敛扶住她,任由她将大半的重量放在自己身上。
    “再走一走,让孩子入盆。”
    夫妻两个很是默契,坚持着又走了两圈。
    这倒让担心许久的产婆送了口气。
    圣上对皇后的宠爱显而易见,她们最怕的就是宫中的贵人身娇体弱,忍不得疼。
    为什么皇宫有全天下最高明的大夫和最经验丰富的产婆,还经常出现难产的例子。
    原因就在这。
    在宫口还没开的时候,产妇便哀嚎着将力气用完了,后面可不是要难产。
    钟离熙尽力走到羊水破裂,又用了一碗鸡汤面,才进入产房。
    凤仪殿侧殿的产房数月前就已经准备好,每日通风洒扫。
    叶敛紧急换了身消过毒的衣服,跟着进了侧殿。
    未免产婆紧张,种种流程都提前演练过,包括他要进产房的事。
    大概是孕期保养得好,母体健康,胎儿的体重也控制得当,钟离熙的生产进行的很顺利。
    即便如此,叶敛出产房时,才察觉出后背皆shi。
    在科院研究了七八个月妇人生产药物及难产处理的太医也松了口气。
    自钟离熙怀孕后,叶敛便加快科院的研究效率。
    尤其是剖腹产。
    大周的医药在当世已经算是发达,包括线缝治理大的伤口等。
    但哪怕是经脉的缝制,都万没有将孕妇的肚子剖开,拿出孩子再缝合骇人听闻。
    太医将信将疑,借了狱中死刑犯的尸体,模拟了又模拟,才搞出一点头绪。
    还是在一个月前,才用剖腹之术救了一对难产五六个时辰的母子,母子均安。
    而后虽然又碰上三名难产的孕妇,但却只救过来两位。
    在已经难产的情况下,太医的施救效率已经足够高,声名远扬。
    大都上下都知道,宫中太医医术高超,研究出新法,生不下的孩子还能救上一救。
    但想想要给皇后剖腹取子,太医依旧没有这么大的胆量。
    好在皇后生产一切顺利。
    剩下的产后调养,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叶敛再回来的时候,小公主已经包好了小被子,安安静静地躺在钟离熙的身边。
    至于钟离熙,因为生产顺利,现在还算有Jing力,没有累昏过去。
    钟离熙从孩子身上移开视线,望向他,“逸之去哪里了?刚刚找不到你。”
    叶敛自然地拉住她的手,“昭告天下,朕有了小公主。”
    当然更重要的是问问御医钟离熙的身体状态。
    纵然顺利,生育子女到底是废女子身体的大事,要好好调养。
    钟离熙刚刚生产完,这些事总不能等她来Cao心。
钟离熙很信任他,小声道,“她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