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刘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读书上面也很有天赋。
刘敏三岁时,欣雅就开始给孩子念三字经、百家姓,这孩子机灵每次都很快就能掌握,等到五岁,刘敏已经能完整地背诵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了巷子里远近闻名的小天才。
等到五岁上了私塾,老师也对这孩子的聪慧很是喜欢,欣雅却发现这孩子有些骄傲了……
为了防止刘敏成为伤仲永,欣雅花费大价钱,还托了王家的关系将他送进了平远县赫赫有名的清风书院。
结果上了没几天,刘敏红肿着手掌回来了,并且哭着再也不愿意去了。
“算了,孩子既然不适应,还是让他继续念私塾好了。”刘二郎看着儿子哭的声嘶力竭的心疼的眉头皱得死紧。
欣雅也心疼,却不愿意轻易妥协,“你先出去,我跟敏儿谈谈”
欣雅说是谈,那就是真的谈,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去交流,而不是哄劝。当然,欣雅也没有随便下结论,在此之前,欣雅已经先去书院,了解了一下孩子在书院里的情况。
“敏儿,你能告诉娘,为什么不愿意去书院吗?”
刘敏继续哭不说话,哭声却已经小了很多。孩子虽然小,却已经很会看大人的脸色,欣雅这几年来一直扮演的都是严母的角色,刘敏对她还是比较怕的。
“书院里有小朋友欺负敏儿吗?”
刘敏哼哼唧唧的不说话,摇摇头。
“那书院里夫子打敏儿了?”
刘敏抬头看了欣雅一眼,委屈的连点了两下小脑袋,一副要哭不哭想着娘亲给他做主的样子。
欣雅心下好笑,面上却未变,也没跟很多家长一样,一见家里孩子被老师揍了罚了连个因果都不问,就闹到学校去,而是继续耐心问道,“那敏儿能告诉娘,书院里的夫子为什么打敏儿吗?是敏儿的功课没有完成?还是敏儿调皮不听话?”
这次孩子沉默了大概有半分钟没说话,好一会儿之后才怯生生的往后小退了半步,觑了欣雅一眼,磕磕巴巴的道,“夫子……布置的……太多了……写不完……”
“恩”欣雅点点头,这也是个理由,但是,“那别人都写完了吗?”
……
欣雅一点点引导提问,这场谈话共进行了大半个时辰,欣雅才让小小年纪的刘敏意识到是他做错了,夫子才惩罚他,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
这次谈话之后,刘敏虽然还是有些怕却没再排斥去清风书院上学的事儿。
而后,再去了解,欣雅也从清风书院的夫子口中得知,刘敏比之前听话懂事了很多,学习也积极了不少……
刘敏是十五岁考中的秀才,彼时,刘家已经存下了一定的家业。乡下有了五十亩地,镇上也有了一个铺子,每年只这些也足够家里吃喝及供刘敏读书了。
刘敏上面的七个姐姐都已经顺利出嫁,虽不能说每一个都很完美,却也都日子过得不错,欣雅也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
“大娘,恭喜恭喜啊,从今儿起,您就是秀才娘了,敏儿这可是我们巷子里这么多年来唯一读出来的秀才……”
“那可不……敏儿这才十五就成了秀才,将来说不得还能考个举人回来呢……”
“还是敏儿他娘命好……”
以前大家背后都嘀咕欣雅没福气,生了七个闺女,也没能揣上个小子,谁曾想人家命好,这最后等来的,却是个文曲星转世呢。
欣雅听着也不做声,只是笑。
******
刘敏中秀才后,刘家也算改了门庭,成了读书人家。家里往来的读书人多了,考虑到走动方便等问题,刘家便把后面的院子也买了下来,连在一起,成了一个两进的院子,刘敏住前面一进,欣雅、刘二郎住后面一进。欣雅还做主给刘敏买了一个机灵的书童跟着跑腿。
这天,原本是刘敏约了王瑞还有另外几个友人出去爬山的日子,却没想到刘敏出去还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了,“娘,王家那边出事儿了”
“???”哦,看来王家在京城做官那一位到底是站错了队。“对你二姐影响不大吧?”
“还好,二姐、姐夫他们是早就分家出来的,影响不大,只是瑞儿以后的仕途……”王瑞比刘敏还大几岁,这次也跟他一样中了秀才,原本准备下一届去考举人,如今这事儿一出,几年后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现在考虑那些都太早了。”欣雅摇头。而且就她冷眼瞧着,好像王瑞并没有太多科举出仕的意思。二丫之前也跟她说,王瑞对做官兴趣不大,他对教书反而兴趣更大一些。
“不说这些,娘之前跟你说的事儿,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打算什么时候成亲?”古往今来,似乎催婚的父母一直都没变,只看你站在什么位置。
“等儿子考完乡试吧”
“也行,不过乡试之后,不管中不中,你都要成亲。”
这辈子的身体,兴许是早年劳累太过的原因,明显没有上辈子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