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如今四姑娘因缘巧合入了公主的眼,何愁以后?!
    “是啊,端姐儿那孩子,真是个有福的。想当初我从苏州抱回来的时候,瘦弱的跟只小猫崽似的。我那时候真是怕的慌,生怕她熬不过去了。可你瞧着,她还真熬了过来,如今白白胖胖的,玉人似的,又听话又乖巧,让人喜欢的不得了。你想想刚才,我送她回老太太身边,她往老太太怀里钻的情景,真是酥的人心都化了。”
    王友良家的抿着唇笑:“瞧瞧太太,喜欢四姑娘,真是恨不得能把四姑娘夸出花来。可怎么就忘了咱们三姑娘,照奴婢瞧着,还是咱们三姑娘最最好。”
    提起女儿,方氏多了几分矜意:“我自己的闺女,我清楚的很。怡姐儿是个好孩子,心思澄明,处事磊落,没有那些见不得人的弯弯肠子。不过,”
    方氏勾起唇角:“咱们府里这几个姑娘,怡姐儿和端姐儿关系最好。说句实话,端姐儿接回侯府才一年多,这一年多又有大半的时间在养病,可谁也耐不住她们两姐妹关系好,分都分不开。可淑姐儿呢,打小和怡姐儿一块长大,可就是玩不到一块去。你当是为什么?!还不是孩子心思最干净单纯,看人最准。”
    王友良家的没答话,可心里,也是对这番话十成十的赞成。
    主仆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了半天话,眼瞧着外头上了黑影,方氏由王友良家的服侍着,刚刚下的软榻来。忽闻外头传来小丫头的声音:“世子爷回来了!”
    方氏和王友良家的对视一眼,喜不自胜。忽而珠帘流动,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着一身月白色绣暗纹的直缀,如玉的面庞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当真是温润生香,朗朗少年郎。
    少年一拱手:“给母亲请安。”
    方氏喜不自胜,握住儿子的手:“临哥儿怎么这会回来了?不是说三天后书院才放假的吗?!”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方氏的长子,武宁侯府世子,宁临川。
    宁临川今年十七,拜在大儒胡清明的座下读书,每半个月才回一次家。因着快到中秋,前几日传了话回来,说要八月十四才放假。
    临川笑着解释:“原定是十四才放假的,但宫里来了旨意,请了老师入宫。所以老师就给我们放了假,也好早回家过中秋。”
    半月才见儿子一面,方氏原本就惦念的紧。如今听临川能在家多待几日,更是欢喜的不得了:“好好好,如今能在家多待几天也好,我叫厨房给你炖些补身子的汤水,瞧瞧你可是又瘦了,脸颊都凹陷下去了。”
    说完这些,方氏才想起来:“临哥儿,去给你祖母请安了吗?”
    “去了,儿子一回来就直接去了祖母那里,也看过四妹妹了。”想到刚才四妹妹捧着一堆金子给他献宝的样子,临川唇边的笑意更盛。“本想再多陪祖母一会,但祖母让儿子早点回来,说母亲也想我的紧。”
    儿子懂事,婆婆疼爱,方氏心里熨帖,慈爱道:“知道你是懂事的孩子,以后再有这种情况,你就先打发个人回来跟我说一声,在长乐堂多陪陪你祖母。也省的她老人家整日的惦记你。”
    “儿子省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卖个广告,新文求预收,小仙女们,不要客气,收藏向我砸来吧!!
    2016年10月6号,我的阳历生日,第一篇古言正式开坑。
    准备了很久,写完小四和嘉年的故事的时候,就想写开一篇甜甜的古言了。谁知一再蹉跎,直到了今年过去一大半了,才终于正式开坑。
    这篇故事很简单,如同我的文案里写的一样,是一篇简单的甜宠文。文笔有限,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写好,也一定不会弃坑。所以,看文的小仙女,放心入坑就是了!
    最后,老生常谈,希望看文的小仙女给我收藏和评论!因为,这是我坚持的动力!
    ☆、风信子(二)
    掌灯时分,松柏堂。
    武宁侯府老太太坐在东次间的大炕上,搂着心爱的小孙女端和絮絮叨叨的说话。
    秦妈妈瞧着几个小丫头摆饭摆的差不多了,进来请老太太和端和用晚饭。
    原本趴在老太太怀里细声细气的说完的端和,闻言蹭蹭蹭爬起来跳下大炕。趿拉上软鞋,捧着老太太的鞋子笑眯眯的说:“我给祖母穿鞋。”
    秋日夜晚寒凉,端和穿着鹅黄色芙蓉纹的薄袄儿,袖口绣着一溜的莲纹。浓密的头发扎成两个小鬏鬏,缠着珍珠串。小脸白嫩粉润,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一双眼睛跟浸了水的琉璃珠似的,透亮澄澈。
    老太太瞧着她这副模样,心早就化没了。要不是自己个儿还在炕上,非得把她搂到怀里心肝rou的叫起来。
    秦妈妈连忙从她手里拿过鞋子,笑眯眯的说:“我的好姑娘,穿鞋子的事让妈妈来就是了。”
    等收拾妥当了,端和又自告奋勇的去掺老太太。明明是个小人儿,偏生要做大人的事。老太太心里发笑,只在端和脸上捏了一把,才和孙女乐呵呵的出了东次间。
刚刚坐下,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