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们也因着含劲草增收粮食增产。
大家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县衙推出一条新政策,大家都积极响应。
要是以前让他们花钱修什么温室大棚搞什么冬季种植,谁也不敢,可现在不同了,只要是大人说可以的,他们想都不用想就愿意站起来跟着大人干。
当然,这样一来也给了向南很大的压力,每次要推广什么东西时都要再三考虑,并且将大家的后路安排好。
一号实验田的热闹自是不用说,这段时间几乎每个村都有人在盖大棚,需要的煤炭第一个冬季也由县衙发放。
这边负责接待老百姓的人听说向南过来了,自然是连忙跑来拜见了一回,向南也不愿意在这里耽搁他们干活,陪着陈大人转了转,一行几人又乘了马车往庄子那边赶路。
相比起一号试验田,二号试验田就更严谨了,若说那边是菜市场,这边就是办公楼。
因为很多都是新的尝试,向南需要有人记录各种变化,甚至每天都要有人去测量记录苗子的高度jing秆周长。
在这里,目前正在试验的是秋天里才收的北肃郡本地苞米与南边沿海和吴越郡苞米的杂交种出芽率以及后续生长情况,另外还有旱种水稻生长,以及不同种类发酵肥肥土情况。
现在自然不可能用专门仪器进行检测,所以向南只能选择用泥土跟不同发酵肥以相同比例混合铺在地表,撒上尽量质量一致的种子,观察种子在不同土壤上的生长情况。
这些都是比较细致的Cao作,向南也对照顾这些项目的人有比较高的要求,第一个就是要有耐心要足够细心。
这边都是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区域,向南带着陈大人一个个看过去,陈大人摸着小胡子连连感慨,“你小子果然种地都能种出名堂来,这么细致,便是皇上搞的那个皇庄试验田都比不上你这儿。”
向南揣着手吸了吸鼻子,“皇上不是有温泉庄子么,在那儿种啥都成,不过要我说,皇上这个皇家试验田还是很好的,毕竟皇上手上的资源跟我这儿比起来,那可真是富户与佣户的区别。”
这说法让陈大人笑了,想想还挺贴切的。
第117章 过年
陪着陈大人看过试验田之后, 向南又带着陈大人去制药厂火焰山矿厂看了看, 最后还去试了坎儿井里面的水, 这会儿都冬天了,偏偏地下水因为是流动且深埋地下,反而显得还有一点暖。
“看见这个就想到了当年你院试写的那篇文章。”
那时候就觉得这写文章的人忒会想了, 可谁又能想到, 当初文章中所写会这么快就成真了呢?向南也想起了自己第一回上考场的情景, 此时想起来自然也是觉得好笑却又怀念。
当然,也就是类似于高考之后对青春的回顾, 要真让他再选择回去,那肯定是打死也不愿意的。
陈大人还说这回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皇上还叮嘱了他好几回,让他好好给他画几幅大山县的画回去。
“老关是很想自己来的, 可惜他就是出家门去外面逛一逛都要偷偷摸摸的, 可怜得哟。”
因为是在外面,陈大人提起皇上都是说老关, 皇宫也就顺其自然以“家”替代了,虽然跟着的郑浪他们还是能隐约猜测到。
毕竟郑浪跟张寒家里都是有些来头的,也都知道当今圣上出门在外给自己取的别名姓关。
不过陈大人跟皇上那可以写成几十个话本的君臣关系, 张寒也就跟郑浪笑嘻嘻挤眉弄眼甩个表情, 可惜郑浪跟在向南身后三步远的距离板着脸假装眼瞎耳聋不为所动。
至于刘通跟金常, 只觉得这个老关实在太可怜了,听起来应该是跟陈大人一个年龄段的,怎的这会儿出个门都要被管着?
向南想着老关眼巴巴盼望着陈大人画画回去给他看的模样也是觉得好笑,“若是咱们大业若是处处都是平坦大道, 关叔想要在北边走动就方便多了。”
事实上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性地位有多重要是谁都知道的,正所谓兵贵神速,可惜真的要实现起来却着实不容易。
要知道华国都是建国后六十多年才实现的,大业朝尚且还是小农时代,不用说也知道不可能跟向南自己曾经所在的华国相比。
十一月下旬的时候陆陆续续下了几场小雪,直到十一月末的那天晚上才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一片雪白将北肃郡完全淹没。
陈大人裹着衣裳喝着烫得温热的小酒再欣赏一下雪景,别说,还挺惬意的。
可惜向南这边却是翻着关于大山县甚至北肃郡的气候数据本子皱着眉头。
去年大山县的雪虽然也是十一月中旬才铺上的,可事实上第一场雪也是十月末就下下来了,可今年却是十一月中旬才陆陆续续下了些小雪,还是那种落下来就化开的那种。
前几日向南派人查看了一下郡城那边以及附近县城铺雪情况,总体趋势都是积雪延后的。
天气有些反常,向南开始愁明年会不会没办法像这两年这般风调雨顺。